↑夜晚,山西省平遙縣沿街兩側(cè)的燈籠同時點亮,古城魅力陡增(2014年1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中國的燈籠,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經(jīng)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燈籠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它綜合了繪畫、剪紙、紙扎、刺縫、竹編等傳統(tǒng)工藝。
從種類上又有宮燈、紗燈、紙燈、吊燈等之分,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每逢農(nóng)歷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tuán)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如今,燈籠已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連,廟宇間,客廳里,大門前,屋檐下,處處都能看到燈籠的身影。
燈籠的大紅色調(diào)營造出夢一般的境界,更寄寓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后溝古村的一座傳統(tǒng)民居(2014年1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福建省長汀縣的古城墻上,懸掛著展示中國姓氏文化的燈籠(2015年12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貴陽市甲秀樓前飄揚著大紅燈籠(2015年7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鄭州市的城隍廟會上,市民們在掛滿燈籠的院內(nèi)觀看演出(2011年2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河南省開封市的小宋城美食街燈火通明,熱鬧非凡(2015年7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在河南省洛陽市,大批市民涌入春節(jié)民俗廟會會場(2015年2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安徽省黟縣宏村月沼湖畔的夜晚景色(2013年4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