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慢熬,不時添進幾味輔料,味道就有了;
大火爆炒,食材在熱鍋里跳躍,故事也有了。
食物有味道,有傳承千年的故事,還有歷史的聲音。
今天,有幾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想同大家分享。它們是家鄉(xiāng)菜,更是有故事、有味道的“歷史”。
東阿阿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曰:“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東阿阿膠是中醫(yī)藥的瑰寶,是頗具代表性的中藥品類。阿膠具有三千年的歷史,自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歷代《本草》皆將其列為“上品”,譽為“圣藥”。東阿阿膠具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潤燥等多重功效,系中醫(yī)治療血虛的首選之品,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久服,輕身益氣”。據(jù)悉,關于東阿阿膠的古代經典名方多達3200余首。
周村燒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酥脆異常,且久嚼不膩,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周村燒餅源于漢代的胡餅,明朝中葉,飲食店師傅們根據(jù)焦餅薄香脆的特點,用上貼烘烤胡餅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了大酥燒餅。1979年,大酥燒餅以“周村”作為商標進行注冊,正式定名為“周村牌”周村燒餅。
孔府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常被作為飲食名言相傳??赘似鹪从谒稳首趯氃觊g,用于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赘搜鐣嬍持杏胁簧僬乒剩?ldquo;孔府一品鍋”,因衍圣公為當朝一品官而得名??赘牧硪活惒穗仁?ldquo;家常菜”,從米粥、煎餅、咸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制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
德州扒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形色兼優(yōu)、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德州扒雞起源于元末明初,相傳在清朝出現(xiàn)了扒雞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燜,即火候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雞名中的“扒”也來源于此。
龍口粉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粉絲加工被稱為“漿里來,水里去”。龍口粉絲選用綠豆、豌豆的優(yōu)質淀粉,以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絲條勻細,純凈光亮,整齊柔韌,潔白透明,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不碎,在水中浸泡48小時不變色,不發(fā)脹,吃起來清嫩適口,爽滑耐嚼。明末清初,招遠人創(chuàng)造了采用綠豆制作粉絲的新技藝,分推粉、漏粉和曬粉三個手工操作過程。1860年,依靠這一技藝生產的招遠粉絲開始由龍口裝船外運,被稱為“龍口粉絲”。
亓氏醬香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于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據(jù)《亓元食章》記載,亓氏醬香源傳統(tǒng)技藝創(chuàng)始人亓宗尼曾師從專門為慈禧烹制菜肴的宮廷御廚,學成后回到家鄉(xiāng)萊蕪將手藝傳給了亓家后人,至今已經傳承了七代。其食品種類繁多,其湯水制作就相當復雜。選用新鮮的牛(豬)骨、雞、鴨,武火開、文火燉,待到一定火候再加入去腥佐料,去骨、去渣、提湯,此所謂“大湯”。“大湯”再加入老湯,文火煮汁成“上湯”,冷卻后封壇,即成為陳年老湯。
景芝酒(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芝,因宋景袥年間,其釀酒古井三產靈芝而得名,明清學者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稱之為“齊魯三大古鎮(zhèn)”,此地以釀酒聞名,素有“齊魯古酒鎮(zhèn)”之說。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蛋殼黑陶高柄酒杯就是出土于景芝的珍貴文物,足見景芝本地酒文化資源之深厚。詩人臧克家曾為景芝酒廠題詩,寫道:“兒時景芝酒名揚,長輩貪杯我聞香,佳釀聲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鄉(xiāng)。”
單縣羊肉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早創(chuàng)于1807年,由徐、竇、周三家聯(lián)手創(chuàng)建,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有著近200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的獨特風格,被載入中華名食譜。民間有云:“來到菏澤牡丹城,不品單縣羊肉湯,等于白來菏澤走一樁!”羊肉湯品種各異,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紅。天花湯健腦明目,口條湯壯身補血,肚絲湯可細嚼慢飲,各具風味。
利津水煎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利津縣城和各大集鎮(zhèn)就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鋪戶。水煎包皮呈金黃色,酥而不硬,陷多皮薄,香而不膩,老少皆宜。用一個滿月大的盤子盛裝,水煎包皆是圓柱形,齊齊地立著,像一頂頂小型的廚師帽,皮表呈麥黃色。包子散發(fā)出一股質樸的面味,渾厚的豬肉和辛辣的蔥味。“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餡多皮薄,香而不膩,酥而不硬,色味俱全,堪稱面食之佳品。”
泰山驢油火燒(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色澤美觀,層如薄紙,酥香味美。把水面團、酥面分別搓成條狀,各揪20個小劑子。把水面劑子用手壓扁,包入酥面劑,包成圓形、壓扁、搟開,把兩頭折回再搟開,卷成圈壓扁,再折回兩頭,捏成圓形,再搟成圓餅,餅面刷少許清水,蘸上芝麻,壓緊芝麻后抹上驢油,最后面朝下上鏊子烤烙,待兩面都烙成淺黃色,再放人爐膛內烤至金黃色即可。相傳漢武帝封禪泰山時,曾品嘗到驢油火燒,因其外松內軟,酥香味濃,漢武帝龍顏大悅,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