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全家老少的精神支柱,俺就是活到一百歲,在婆婆面前都是孩子,孝敬婆婆是俺份內(nèi)的事。”看上去嬌小瘦弱、今年已經(jīng)79歲的河套街道下疃村老人崔淑玉,多年來精心贍養(yǎng)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直到婆婆102歲高齡去世。這位樸實的農(nóng)家婦女用善良和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提起她,全村男女老少都贊不絕口,敬佩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兒媳。
久病床前有孝媳
“都說婆婆和媳婦很難一條心,可在俺們看來人家娘倆真是比親的還親,這個兒媳婦做得真是沒話說。”下疃社區(qū)村民崔先生告訴記者。2005年前,崔淑玉年近九旬的婆婆患上了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雖不嚴重,婆婆也沒放在心上,但身為長媳的崔淑玉卻掛在了心上。關(guān)節(jié)炎看似是小病,得了卻很難除根,于是崔淑玉勸婆婆不可大意,并帶著婆婆輾轉(zhuǎn)多家醫(yī)院治療,就這樣一看就是10多個年頭,婆婆的關(guān)節(jié)炎時好時壞,犯病重的時候甚至影響到了心臟。
一天,婆婆又突然疼得厲害,不省人事,全家人慌了手腳,不知所措,都打算為老人的后事做準備??紤]到婆婆的病沒有這么厲害,崔淑玉則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并麻利地收拾了簡單鋪蓋,急忙將婆婆送到了醫(yī)院。搶救中,她一手握著婆婆的手,一手捋著婆婆白發(fā),輕聲安慰著婆婆。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婆婆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10年間,崔淑玉早起晚睡,悉心照顧婆婆,端屎端尿,送水喂飯,一刻也不怠慢。為防止婆婆生褥瘡,她特意縫制了新棉新表的小褥子,不管冬夏,不分晝夜,為了讓婆婆更舒服一些,每隔三四個小時就更換一次。為讓婆婆增加營養(yǎng),她還變著花樣調(diào)理婆婆的的飲食,上頓小米粥,下頓雞蛋面,隔三差五的包餃子。老人時常大小便失禁,崔淑玉不嫌臟臭,麻利的收拾好,并把弄臟衣物緊接著洗凈曬干好備用。
傳承孝道成佳話
婆婆對這個孝順的兒媳也非常依賴,兒媳不在跟前時,經(jīng)常不住地呼喊她,而腿腳并不靈便的崔淑玉,只要聽到婆婆的呼喊都會急忙奔到婆婆床前。崔淑玉不識字,看不懂婆婆藥瓶上的說明,她便想了一個辦法,在藥瓶上畫橫豎杠,分別表示日次、食量,十幾年無一差錯,婆婆是個急性子,躺久了難免渾身難受發(fā)脾氣,時常無緣無故的謾罵,婆婆越罵,崔淑玉越是靠近床邊,還輕聲勸婆婆莫氣莫惱。
崔淑玉有兩個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孩子們不但孝敬,還幫助她伺候奶奶。用實際行動詮釋孝的真諦,如今說到最美家庭孝敬兒媳,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崔淑玉也因此獲得青島市 “文明市民”“島城最美家庭”稱號。“在用真心孝敬婆婆的同時,她的行為也影響著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敬老尊老的行動中來,這一點更是難得。”河套街道相關(guān)負責人感慨地說。(來源:河套街道、青島高新區(qū)宣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