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學有一個理性人的定義,說的是每一個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說,每一個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人所采取的經(jīng)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jīng)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jīng)濟利益的。如果延展的去說,那么就是每個人做出的判斷都是對自己有利的。這么說其實不錯,但是對于這個利的判斷,就出現(xiàn)了偏差。比如說,舍己救人,是絕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這種做法,聲張了他的正義感,讓他不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面內(nèi)疚,所以也不能完全說是毫不利己的,只是這個利,不是金錢罷了。
說上面的原因,是從理論上告訴大家什么叫理性。然后再說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大部分問題是因為,人生并不是理性的,而是非理性的。如果社會是理性的,那么大家一定會去購買最便宜的同類產(chǎn)品,但實際上,貴的賣的也很好,這里面涉及到一個體驗經(jīng)濟的問題。就是產(chǎn)品不僅僅是它本身有價值,而且它帶來的體驗和感受也有價值。所以,如果你用經(jīng)濟學的理性去看待問題,肯定是不夠全面的。
問題的根源在于,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我們大部分在一種理性的氛圍內(nèi)。大部分情況下,你努力讀書,成績就會好,成績好,就可以考上好的學校。這個邏輯很清晰,極少數(shù)努力也學不好的,一般和不努力就能學好的,并不是主流。所以大家養(yǎng)成了根深蒂固的理性思維,我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但實際上,付出確實一定有回報,只是這個回報未必是你想要的錢而已。比如收獲了品牌、曝光度、朋友、鍛煉了思維、得到了經(jīng)驗等等。)
如果到社會中了,就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現(xiàn)實并不是理性的,反而大部分時候是非理性的。比如說面試,被刷下去的是不是一定不如錄取的優(yōu)秀呢?完全不是的,僅僅是錄取的更符合面試官的口味而已。至少之前見過很多老板,在我推薦給他人的時候,第一句話往往是“:長得怎么樣?”如果是男的,有時候會問“:電腦怎么樣?”之類的,這些判斷標準,往往和崗位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理解了這些非理性之后,你大可以解決大部分困擾,因為你會擺脫一件事情,就是這件事情的失敗是因為我不行,其實大部分事情失敗并不是因為你不行,盡管你可能確實是不行。這句話的邏輯似乎有點繞,稍微解釋一下就是,這件事失敗也許有幾個原因,主要的可能是領導不喜歡、長得太高了太矮了或者其他人有關系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而你不行只是其中一個不太重要的。而最可怕的理由則是你太優(yōu)秀了,怕留不住,這個理由是最逆天了,優(yōu)秀難道是我的錯么,對吧。
在感情上就更沒法解釋了,不管你多優(yōu)秀,總有人不愛你,不管你多失敗,也總有人愛你。昨天在討論了做為朋友如何處理給朋友的意見問題,后臺收到大量回饋,太多人被坑了。其實原因也都是如此,你覺得從理性來看,朋友和對象分開是一個好的結(jié)果。但從感性上,人家就是在一起了。今天和一個小姑娘討論一個問題,小姑娘很激烈的要說服我,我就告訴她,判斷正確的唯一標準就是結(jié)果,不是邏輯。雖然你說的事情,邏輯上說的通,但實際上沒有結(jié)果,那就不能算是正確的結(jié)論,只能說待證明。這也是我最近最愛的一句話,功夫就是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躺下,說其他的沒用。
但是非理性僅僅是說經(jīng)濟上的非理性,如果你無限擴大利益的外延,不僅僅限制在經(jīng)濟上,而是包含了一些內(nèi)心感受,滿足,或者其他的一些問題,其實人的動機和行為還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說女性的女性朋友,相處的再好,真的是感情?還是希望找個有時間會陪自己逛街或者說說心里話的閨蜜而已,一旦有了男友或者結(jié)婚,還有多少友誼會維持下去?
當然,如果把這一切都看清了,你就會說,大熊老師,你是不是太理性了,要不要把一切都量化啊。我們是不是還是要感性一點,才有人生的悲歡離合,才會精彩?。窟@樣你被坑的時候就會認為這是人生的一部分。
文/宗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