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本發(fā)源于歐洲,壯大于歐美,如今遍布全世界,在制造能力上稍有造詣的國家,現(xiàn)在基本上都已經(jīng)能夠實現(xiàn)汽車國產(chǎn)。中國的汽車從無到有,理論上也又將近百年的歷史,在這個點上不遜于歐美國家。但是,我們中間經(jīng)歷了一大段的空窗期,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造車工業(yè)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
可能大家都不愿承認但又確實存在,我們與日本的制造實力差距。德國和日本都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敗后重整的國家,但讓人佩服的是,他們的科技水平現(xiàn)在正好走在世界的前列?;仡櫄v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德國在汽車工業(yè)起步之后,也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戰(zhàn)爭時期,但這段時期并沒有給它們的汽車工業(yè)帶來重挫,反而是在政府訂單的壓迫下,制造以及設計水平不斷提升。
再看日本,它們的汽車工業(yè)基本就是在戰(zhàn)敗重整后才開始起步,而且技術全部都是參考歐美國家,直白地講,它們剛有汽車的時候,也是走著山寨這條路。當然,同樣是山寨起步,它們現(xiàn)在卻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并且在世界車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差距在哪里?
地域環(huán)境所帶來的理念不同
一個成熟的市場,它們所輸出的產(chǎn)品一定會有自己的理念在里面。比如歐洲車,操控精準、底盤扎實、喜歡“炫技”等等,再如美國車,動力強勁、底盤舒服、做工糙但用料足。這些幾十年來的產(chǎn)品特性,跟它們的地域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歐洲人追求生活品質,而且喜歡摸索高精尖的技術,而美國人則是瘋狂地追求陸地速度的極限,所以有了現(xiàn)在這么多大馬力卻操控差的“直線王”肌肉車。
日本人比較強大的一點就是他們能很快地從山寨的路上抽離出來,對市場的洞察能力非常強。上世紀六十年代,豐田卡羅拉的面世就意味著他們定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甚至是亞洲車種的調性。島國的生活,讓日本人長期處于資源匱乏的大環(huán)境下,所以他們天生腦子里就在想著怎么去節(jié)約資源。因此,當下的日本車在大家眼里就是省油且“省料”,燃油效率最高,空間利用率最大。
當然,至于“省料”這個詞怎么理解就見仁見智。日本車的底盤開起來確實給人感覺很單薄,但這并不代表它質量輕,更不能說明它安全性差。畢竟美國的各種安全碰撞測試,日本車都是名列前茅,能通過動腦去設計完成的東西,就沒必要堆料。
有去過東南亞國家旅游的網(wǎng)友應該都清楚,日系車基本上已經(jīng)統(tǒng)治了它們的汽車市場。尤其是印尼和馬來這邊,在絕大部分的市集路上都看不到歐系車,豐田Avanza和大發(fā)Xenia就像星星一樣數(shù)都數(shù)不完。究其原因,大概是這邊的路太窄,而且消費者用車對空間實用性以及可靠性的需求比較大。這邊的汽車報廢標準沒有國內嚴格,所以在路上還能看到很多非常老的車型在行駛,比如初代吉姆尼、六代思域以及一些三菱和鈴木的小微卡微面等等。開到報廢都不愛壞,而且油耗也不會高,這點我相信歐美車型都很難做到。
日系車用戶體驗更加貼心
在以前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年代,汽車僅僅是一個能縮短我們從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如今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大家也開始對物質水平有了自己的追求。用戶體驗本是服務業(yè)需要深切考了的點,但這幾年它已經(jīng)涉及到了很多個行業(yè),汽車就是其中之一。
從設計階段開始,汽車的每個細節(jié)都需要考慮到是否會影響用戶體驗。日系車的對用戶體驗的追求,已經(jīng)從是否影響進化到能否提升。舉個最成功的例子,豐田漢蘭達之所以能常年加價,一直統(tǒng)治中型SUV市場,正是因為它有超群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所包含的概念非常多,從廣義上來講,省油可靠也屬于其中,而從更具體地角度來看,像漢蘭達的那些儲物設計以及乘坐空間設計等等,都是給用戶體驗加分的項。工程師在汽車設計階段,要盡可能地考慮到消費者在用車時需要考慮到地問題,這就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
當然,我們不能拿奔馳S級和雷克薩斯LS這些級別的車型去對比,因為它們各自都有堅持的設計風格,輸出的豪華理念不一樣。但在30萬以內的家用車市場,日系車的用戶體驗確實要比歐美系車更好。
其實我也不喜歡日系車
如果你要問我買車是否會考慮日系車,目前來看我應該不會。做汽車媒體這行,誰都有顆騷動的心,喜歡運動操控這些是毋庸置疑的,一腳油門帶來的推背感,一把轉向底盤給到的緊致感,這些貌似目前還真的沒有幾款日系車能做到,基本都被同級的歐美系對手吊打。
對于愛車人士來講,日本汽車的巔峰應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候出來的經(jīng)典名車數(shù)不勝數(shù),連現(xiàn)在以中庸家用著稱的豐田日產(chǎn),那時候都拿出了很多性能街車。而自從排放法規(guī)越來越嚴格,還有渦輪的熱潮掀起之后,日系車似乎都在往一個方向去靠攏,它們有自己的品牌調性,但卻越來越?jīng)]有個性。
毫不避諱地說,歐美車在可玩性這塊領先日系車太多。就連當年叱咤風云的思域,現(xiàn)在也只能是靠一臺1.5T發(fā)動機茍活,底盤的表現(xiàn)完全跟運動不沾邊,更別說能超越當年八代思域的高度。本田是第一個令我失望的日系品牌,以前它哪怕是生產(chǎn)一臺MPV都特別有態(tài)度,現(xiàn)在卻靠消費自己的品牌來過日子。
寫在最后
論家用,日系車的設計確實更加消費者的理念,如果在國內不是因為政治原因,大眾肯定要吃大虧。其實除了歐洲大陸以外,幾乎所有國家地區(qū)都特別喜歡日系車,哪怕是汽車市場最成熟的美國,日系車也依然能在那里橫行,可見其實力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