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刷榜,就能讓APP在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長此以往,一旦被虛假數據侵蝕,網絡平臺本身就會面臨信任危機。要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完善技術,提升對造假行為的識別能力,堅決打擊黑產。”
近日,據媒體報道,在針對手機APP的評論、評分和下載量的背后,暗藏一條黑色產業(yè)鏈。付費刷榜,就能讓APP在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付費評論,就可以提升APP的好評率,營造APP口碑不錯的假象。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不參與刷榜游戲,APP就難以出頭。
其實,APP刷榜不是什么新話題。在強調數據的互聯網世界,“萬物皆可刷”。電商平臺的商品銷量可以刷,商品評價可以刷;推薦平臺上的“種草”筆記可以刷,網紅博主的點贊量和互動量也可以刷……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網絡黑產。
靠作弊和造假就可以操縱數據。乍一看,目光所及處一片繁榮;但仔細一瞧,處處是坑。那排名前列的APP,可能就是個山寨貨;那被眾多網友贊美的餐廳,可能從餐食到服務都乏善可陳;那被熱議的網紅護膚品,可能根本就是低成本劣質“三無”產品……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遭遇刷量的平臺,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造假。社交電商平臺“小紅書”在被曝出存在刷量問題后,發(fā)聲明說對黑產打擊到底,堅決捍衛(wèi)社區(qū)生態(tài),因為信任是平臺立身之本。國外點評軟件TripAdvisor也強調,在該軟件撰寫虛假評論在多個司法區(qū)都被視為違法行為,觸犯了歐盟不公平商業(yè)行為指令和涉及消費者保護、欺詐和虛假廣告的多個國家法律。
確實,一旦被虛假數據侵蝕,平臺本身就會面臨信任危機。不過,有些平臺也與流量造假達成某種合謀——虛假流量能夠提升平臺熱度和用戶活躍度,即使知道這流量中存在貓膩,為了自身利益,也干脆睜只眼閉只眼。虛假數據能營造看似還不錯的廣告效果,能提升自媒體和大V的商業(yè)價值——這場游戲,一定有人甚至不少人樂意玩下去。
但是,若黑產肆無忌憚,刷榜愈演愈烈,威脅的是整個互聯網信任體系——如果好評、分數甚至一條條看起來有模有樣的點評都是假的,那么互聯網世界的評價機制又何以立足?當消費者對評價、對分數的信任崩潰,互聯網平臺上的交易成本必然會隨之升高。當廣告主不知道廣告投放的真實效果,本來有價值的數據就只能淪為虛無的比特——這對以數據為傲的互聯網產業(yè)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和黑產的斗爭,如很多人所說,是沒有盡頭的“貓鼠游戲”。只要數據是評價指標之一,就一定會有人用各種手段進行數據造假,也就一定需要監(jiān)管方持之以恒地與之作斗爭。要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完善技術,提升對造假行為的識別能力;監(jiān)管各方也必須形成合力,聯動出擊;對刷量行為要劃定紅線,為打擊黑產在法律上提供依據。
刷量游戲的參與各方都應該意識到,這游戲如果一直玩下去,惡果必將顯現。用戶信任崩盤的后果,將由整個互聯網產業(yè)來承擔。利益是暫時的,傷害是永久的。如果用戶用腳投票,拋棄這一整套評價、排名體系,砸錢的你和他,最后收獲的都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