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選擇鞏俐飾演郎平?如何找到郎平女兒出演?精彩激烈的排球比賽是怎么拍的?怎么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后,導(dǎo)演陳可辛終于發(fā)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并透露出很多幕后故事?!秺Z冠》講述中國女排數(shù)十年榮耀征程,片中幾代女排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看哭許多觀眾。
用拍攝技巧讓鞏俐“長高”
《奪冠》中鞏俐飾演的郎平形神兼?zhèn)?,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陳可辛坦言,想跟鞏俐合作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這次終于達成,他也覺得非常幸運。“鞏俐確實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我一直跟她說,你只要站在那兒,那種倔強和強大的氣場,就是郎平。而且鞏俐在電影圈,跟郎平在體育圈里有同等的地位,都是80年代第一批走出國門、跟國際接軌的中國女性,所以除了她,我真的想不到能找誰演郎平。”
以鞏俐的演技,塑造郎平不算太大挑戰(zhàn),最大麻煩居然出在身高上。鞏俐將近一米七的身高,在真正的排球運動員旁邊,就顯得嬌小了很多。拍攝《奪冠》時,陳可辛利用鏡頭機位、后期特效,做出了把鞏俐拉長的效果。“尤其是拍鞏俐跟所有真正女排運動員一起的戲,運動員都是巨人,一米八、一米九甚至兩米!我們會用一點技巧,比如讓鞏俐墊高一點,但是因為鞏俐的氣場在那里,所以現(xiàn)在看電影不會覺得她個子小。”
女排隊員演技好到讓人吃驚
由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青年郎平,新一代中國女排運動員飾演她們自己,是《奪冠》在演員陣容上的一大亮點。演員與所飾角色之間的關(guān)系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電影與現(xiàn)實的界線,讓觀眾收獲了奇妙的觀影感受。不過,選角問題一開始特別讓陳可辛頭疼。
作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觀眾知道郎平什么樣,鞏俐適合中年郎平,那年輕時的郎平呢?還有老女排運動員,又由誰來演?陳可辛一開始用傳統(tǒng)電影選角流程,在現(xiàn)有年輕演員、模特中找了一圈,發(fā)現(xiàn)根本選不出來,因為沒人能通過短時間訓(xùn)練讓觀眾感覺到她們是運動員。最后,選角團隊從幾千個省隊、大學(xué)隊的現(xiàn)役球員里挑選,按照當(dāng)年老女排隊員的形象標(biāo)準(zhǔn)篩,終于找到12位素人演員。
但青年郎平,仍然空缺。直到有一天,陳可辛看到郎平和女兒白浪的合影,去問郎平,能不能找你女兒來演你年輕的時候。一開始,郎平的回答是不可能,但陳可辛一直沒有放棄,兩三個月后,郎平給了他白浪的電話。
陳可辛請了一位中戲的表演老師,專門飛到美國,給白浪做了兩周的表演訓(xùn)練。“最后老師發(fā)回來一個視頻,是白浪和演員彭昱暢在訓(xùn)練館聊天的那場戲,情緒很高。白浪演得很好,而且她真哭了。這場戲她把我們感動了,就在那一刻,我知道,白浪可以演郎平。”陳可辛說,這是開機前他內(nèi)心最踏實的一刻。
至于新女排隊員在片中出演她們自己,又是另一番感覺。“她們來的時候都很有自信,自帶明星光環(huán),每個人就好像天生的演員一樣。”陳可辛笑言,這群世界頂級排球運動員的演技,好到讓片場所有人驚訝。“比如很多時候拍攝郎導(dǎo)訓(xùn)話,戲都不在女排姑娘身上,但張常寧看著鞏俐飾演的郎平,眼淚就流了出來。這些細節(jié)很感動,她們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帶進了電影。”
12臺機器兩天半還原中巴大戰(zhàn)
作為一部體育片,《奪冠》中有三場排球比賽的重頭戲,成為拍攝的一大難關(guān),就連已經(jīng)擁有數(shù)十年拍攝經(jīng)驗的陳可辛,都說是“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場中國女排對陣江蘇男排的比賽,陳可辛采用傳統(tǒng)的電影分鏡方法去拍,分好每個鏡頭,再拍每個球要怎么打、在哪兒落地,結(jié)果光是那場戲就拍了六天,效率比較低。
第二場1981年世界杯中日大戰(zhàn),陳可辛干脆不分鏡頭了,調(diào)來六臺攝影機一齊上,對著當(dāng)年真實比賽視頻模仿。“其實你也不能完全控制,因為球是圓的,再厲害的球員也不可能重復(fù)每個動作,所以只能讓他們真打,只要開球和結(jié)尾拿分的那一下動作一樣就行。”六臺機器又拍了六天,才拍完。
第三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zhàn),真正的中國女排運動員來到片場拍攝,一共只給陳可辛八天時間,而真正留給拍攝比賽的時間只有兩天半。陳可辛采用和第二場類似的方法拍攝,又調(diào)來六臺機器,還請來體育頻道專業(yè)拍排球的攝影師,確保鏡頭萬無一失。令人欣慰的是,因為親身經(jīng)歷過,女排姑娘非常清楚片場要怎么還原。但即便這樣,她們每天也拍足了18個小時。后期剪輯更加磨人,面對海量素材,陳可辛足足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把這場比賽剪出來。
很多觀眾看完《奪冠》淚流滿面,在社交網(wǎng)站上喊話陳可辛“報銷紙巾”。對此,陳可辛說:“情感確實是我的本能選擇,我也很喜歡看電影時被打動,所以我拍電影都會很自然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每個導(dǎo)演的戲都代表他的人,我也改變不了。不管觀眾覺得情感太濃,或者后面太紀(jì)錄片了,都代表我的選擇。”陳可辛說,《奪冠》是一部自己很喜歡的戲,也是一次珍貴的經(jīng)歷。
解疑
《奪冠》為何不是《郎平傳》?
“拍中國女排,最大的難題就是怎么取舍。這個題材跨越四十多年,太多人物和故事,郎平是第一個蹦出來的人物,每一段歷史幾乎都繞不過她。”面對有人認為《奪冠》拍成了《郎平傳》的評價,陳可辛直言,電影要有戲劇性,必須由主力人物帶動,拍中國女排,沒有幾個人會反對郎平是最重要的人物,“當(dāng)然片中其他教練、女排運動員,我們也有挺深刻的描述。”受電影時長所限,必須要在兩個多小時里講完這樣一個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的故事,難度相當(dāng)大。記者 袁云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