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大橋高墩區(qū)墩柱施工現(xiàn)場(攝于2009年)。山東高速青島發(fā)展公司提供
膠州灣大橋如長虹臥波。趙健鵬攝
圍繞膠州灣浩大海域,青島、黃島、紅島一度隔海相望。如今,青島環(huán)灣交通體系已形成高速公路、大橋、隧道和地鐵“四大通道”,跨海交通實現(xiàn)“四”通八達。
從輪渡、高速公路到橋隧、地鐵,膠州灣跨海交通方式的演變,是這座城市加速“成長”的縮影。以此為支點,人流、物流等資源要素得以在膠州灣東岸、西岸和北岸之間快速流動,引領這座品質之城更加宜居宜業(yè)宜游。
膠州灣大橋建設施工現(xiàn)場(攝于2011年)。張巖攝
膠州灣大橋在青島主城區(qū)、黃島、紅島、膠州之間搭建起便捷通道。趙健鵬攝
膠州灣隧道薛家島端口。趙健鵬攝
膠州灣隧道薛家島端口施工現(xiàn)場(攝于2007年)。張巖攝
青島港八號碼頭膠州灣二隧青島端施工現(xiàn)場。劉棟攝
膠州灣大橋經(jīng)李村河互通立交與主城區(qū)相接。趙健鵬攝
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使膠州與青島主城區(qū)之間車程縮短至15分鐘。趙健鵬攝
盾構機在膠州灣二隧施工中大顯身手。劉棟攝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圍繞這片400平方公里的浩大海域,青島、黃島、紅島一度隔海相望。走高速還是坐輪渡?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青島和黃島、紅島之間穿梭,總要面對這樣的選擇。彼時,連接青島與黃島的兩條主要通道是膠州灣高速和輪渡,但用時基本都要接近1個小時。
如今,青島環(huán)灣交通體系已形成高速公路、大橋、隧道和地鐵“四大通道”,跨海交通實現(xiàn)“四”通八達。
回到13年前——2011年6月30日,膠州灣大橋和膠州灣隧道同日建成通車,青島、黃島、紅島之間有了更便捷的通道。一橋一隧,優(yōu)化了城市路網(wǎng)格局,縮短的不僅僅是空間距離,更加快了老城、新區(qū)開放融合的步伐。此后,在西海岸的開放高地與東部的百年老城之間,地域間隔被徹底打破,青島一體化發(fā)展迎來全新時代。
2020年3月,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建成通車,將包括上合示范區(qū)在內的膠州灣北部城區(qū)“擁入懷中”,環(huán)膠州灣經(jīng)濟帶的青島主城區(qū)、紅島、膠州、黃島形成“四位一體”的全新格局,環(huán)灣交通體系實現(xiàn)“閉環(huán)”,膠州與青島主城區(qū)之間的距離縮短至20多公里,15分鐘車程。今年以來,膠州灣大橋日均通行車輛10萬余輛次,“五一”假期期間達到20萬輛次。
膠州灣隧道工程南接黃島區(qū),北連青島老市區(qū),下穿膠州灣灣口海域,全長9.47公里,其中隧道長度7.8公里,最深在海平面以下82.8米,設計時速80公里,是連接青島至黃島最快捷的一條通道,也是一條全天候通行的跨海通道。2023年,膠州灣隧道日均通行量達8.7萬輛次,單日最高通行量達11.7萬輛次。
當前,遼闊的膠州灣海平面百米之下,一項“看不見”的超級工程——膠州灣二隧項目建設正酣。膠州灣二隧連接青島主城區(qū)和西海岸新區(qū),將有效緩解西海岸新區(qū)與青島主城區(qū)跨海通道的交通壓力。
從輪渡、高速公路到橋隧、地鐵,膠州灣跨海交通方式的演變,是這座城市加速“成長”的縮影。以此為支點,人流、物流等資源要素得以在膠州灣東岸、西岸和北岸之間快速流動,引領這座品質之城更加宜居宜業(yè)宜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周建亮)